
结直肠癌早筛气体传感器
项目背景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居前(男性第四、女性第五),早期诊断对提升生存率至关重要(Ⅰ期存活率90% vs Ⅳ期仅6%)。传统肠镜和大便隐血检测存在侵入性、依从性低等问题。基于呼出气体或肠道内气体分析的传感器技术应运而生,通过检测甲烷、氢气等标志性气体浓度变化,实现无创、便捷的早期筛查。
简介
本技术主要应对的是结直肠癌疾病的早期检测,尤其是在40岁以上人群的无创结直肠癌早筛方面的即时检测和居家检测的需求。本项目团队具有3位助理教授,1位经济学院副教授,由 2名化学博士生,2名化学硕士生,和3名英国利物浦大学本科生共7名研究人员构成的研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人深耕于传感器领域10多年,在不同的疾病检测方法,环境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索。因此,具备从问题,到方法,到实验和芯片制作以及相关市场拓展等全链条的视野。
合作
- 合作方式 项目组目前具备结直肠癌检测从生物标志物到气体传感器的全链条开发设备,技术和人员储备,可与相关领域的半导体制造厂商和相关三甲,三乙等医院或医疗机构合作推进临床实验等进一步的验证工作和芯片制作。
- 项目负责人 董秋辰
技术优势
1. 无创便捷:基于气体传感器和粪便顶空分析,实现居家早筛,避免传统肠镜的侵入性,提升用户依从性。
2. 高灵敏度:通过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精准检测异丙醇、对甲苯酚等结直肠癌标志性气体,区分癌变与健康状态。
3. 全链条开发能力:团队覆盖生物标志物鉴定、传感器芯片制作(如光刻工艺修饰)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技术链。
4. 临床适用性广: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及不适合肠镜检查者,填补无创检测市场空白。
2. 高灵敏度:通过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精准检测异丙醇、对甲苯酚等结直肠癌标志性气体,区分癌变与健康状态。
3. 全链条开发能力:团队覆盖生物标志物鉴定、传感器芯片制作(如光刻工艺修饰)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技术链。
4. 临床适用性广: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及不适合肠镜检查者,填补无创检测市场空白。
应用场景
由于部分人群不适用于结直肠癌检测,因此基于粪便进行的顶空无创检测传感器和生物标志物检测服务可以很好的覆盖这个方面的缺口,使普通人群能够在家就达到结直肠癌的早筛和检测。
对应课题
to be updated
知识产权
to be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