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物理系“科学家培养项目”:带领本科生做科研

西交利物浦大学物理系老师庞晓莹博士于两年多前发起了一个以研究为导向的“科学家培养项目”,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给予对编程、数据分析感兴趣的同学们有关数据处理技能的课外辅导。目前,项目组内已有7名本科生参与四篇学术论文,完成并发表其中三篇。其中两位大四学生凭借扎实的科研经历,获得了帝国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2022年的美国西北大学的统计与数据科学方向的统计专业在全球只录取15-30名研究生。

“做研究可以帮助本科生理解他们需要学习基础课程的原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研究项目中。更重要的是,在项目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科研背景带给他们更强的竞争力。”庞晓莹博士说。
庞博士介绍道,物理知识和统计知识是天文数据处理所需要的两个主要知识来源。科学家培养项目(Scientist Creation 101 Programme)从2019年9月开始,主要目的是让本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参与科研让学生能够尝试把学到的课本知识用于实际的数据处理分析中,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经验和信心,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喜欢研究型教学,因为我和学生是一起在探索新的天文观测数据,有很多新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提问甚至是一个小的错误都会给我新的研究灵感。”庞博士说。

西浦应用数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于泽萩表示,在“科学家培养项目”中同学们需要处理并统计分析大量的天文数据,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来探究星团的相关性质。

“刚上手这个项目的时候,庞老师会帮助我们补充一些物理知识和大量Python的知识,为后续的工作做铺垫。在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于泽萩说,“大量数据可视化的内容,让我对使用Python画图有了挺大的进步。正是因为这个项目,更加坚定了我研究生阶段想学习数据科学的想法。”

庞晓莹博士表示,未来会一直把“科学家培养项目”持续下去,“希望能够带领更多有物理和数学基础的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学生一起在科研中学习和探索,同时在教学方面融入更多的创新模式。”

文章来源:西交利物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