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津泰
教授
西浦数学物理学院院长
Jintai.Ding@xjtlu.edu.cn

丁津泰教授是美国NIST抗量子密钥标准ML-KEM(FIPS 203,原Kyber)的核心设计者之一,也是量子密钥交换技术的发明者及专利持有人。他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辛辛那提大学杰出荣誉教授,其创立的Ding-Iohara-Miki代数广受认可。他与团队开发的Rainbow签名入选NIST后量子标准最终候选方案,并成功破解NIST候选算法LUOV和GeMSS,获Crypto 2021最佳论文提名。他还多次担任国际后量子密码学会议联合主席,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
发表文献
-
to be updated
查看全部
研究领域
后量子密码学(PQC)
应用场景
1. 网络安全:升级TLS/SSL、VPN等协议,保护数据传输(如金融、医疗)。
2. 数字签名:替代RSA/ECDSA,确保身份认证与文档完整性(如区块链、软件更新)。
3. 物联网(IoT):为资源受限设备提供轻量级抗量子加密。
4. 政府与国防:保护敏感通信和基础设施(如军事、电网)。
5. 云存储与计算:加密云端数据,防止量子解密威胁。
6. 密码学基础设施:更新PKI、CA体系,确保长期安全。
2. 数字签名:替代RSA/ECDSA,确保身份认证与文档完整性(如区块链、软件更新)。
3. 物联网(IoT):为资源受限设备提供轻量级抗量子加密。
4. 政府与国防:保护敏感通信和基础设施(如军事、电网)。
5. 云存储与计算:加密云端数据,防止量子解密威胁。
6. 密码学基础设施:更新PKI、CA体系,确保长期安全。
工作经历
曾任清华大学全职教授,现为辛辛那提大学Charles Phelps Taft杰出荣誉教授
教育背景
199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科研项目
to be updated
产学研合作
to be updated
专利项目
to be updated
更多文章请点击链接Google Scholar